買賣過二手房的大多數人都知道,一些個人或中介公司為了逃稅,報稅的時候都要低報實際成交價,這樣就產生了所謂的“陰陽合同”。這不僅給國家和老百姓帶來了損失,也削弱了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效果。
推薦閱讀:
二手房糾紛如何處理
二手房定金合同糾紛 如何維權
2011二手房交易經典糾紛
從今年7月1日起,被喻為“精準評估、公平合理”,能有效堵住“陰陽合同”源頭的房地產評估系統在我省全面推廣。2012年1月1日起,該系統有望在全省正式運行。該系統能否取得預期目標?7月28日、29日,記者走訪省城二手房市場后發現,買賣二手房的過程中,“陰陽合同”仍大量存在,情況不容樂觀。
A “陰陽合同”大量存在
7月28日,記者以買房人的身份來到省城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工作人員帶記者看了一套位于太原市府西街的80平方米左右的二手房。由于該房源處于龍潭公園附近,而且周圍有幾所中小學名校,因而這套建于1998年的二手房的價格為每平方米7000元。太原市地稅局建立的存量房交易申報價格比對評估(以下簡稱“比對評估”)系統也把這一地段的房屋歸為A類評估,換言之就是好地段。
看房之后,記者表示對這套售價58萬元的二手房很滿意,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稱,買房合同書上的房價是買方實際購房的價格,此合同一式三份,也就是買方、賣方、房產中介各持一份。
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還表示,為了給雙方節省一筆費用,交給太原市房地局的是另一份合同書,這份合同的價格要比實際成交的價格低很多。記者追問其原因,對方稱,他們會提前對這套房進行評估,與房地局評估的差價將在3萬元以內,交給房地局的那份合同自然會按照他們的評估價格繳稅。
中介公司與房地局評估的價格為何會有出入,而最終按中介公司的評估價格執行?對于記者的質疑,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搞房地產中介近10年,當然有很多關系。這樣一來,買方只需按照給房地局交的那份合同繳稅,中介公司不僅能促成買方購房成功,而且能讓買方少繳稅,大家何樂而不為。
面對記者提出的能否被查出等問題,該工作人員稱,那是他們的事,與買房者無關。只要不被房地局查出真相,大家就可以高枕無憂。“這樣的合同簽了又不止你一家。”為了讓記者減少擔憂,對方如此說道。
記者了解到,“比對評估”系統測繪這樣的二手房,每平方米約為5000元左右,明顯低于市場價,而中介公司交給房地局的合同書上標明的成交價僅為30萬元。“如此多的差價真的不會有破綻嗎?”對于記者的提問,該工作人員始終不予回答。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有些房屋中介公司利用各種招數來幫助客戶逃稅。例如,房產證發證日期不足5年的住宅,他們會想辦法讓買方先拿到房產證但不過戶,等到5年時間一到,再真正過戶給買方,以達到逃稅的目的。
B 如何切斷泛濫的源頭
7月29日一大早,記者來到太原市房管局房地產交易辦稅服務廳采訪時,呂梁籍的趙先生正在與太原市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辦理相關手續。趙先生原本是抱著 “低報成交價”的心態來的,不料卻被辦稅人員逮了個正著。
趙先生是呂梁臨縣人,來太原做小買賣多年,打算今年國慶節期間結婚。他通過中介公司買下了太原市東華苑小區的一套二居室房作為新房。
辦理手續的過程中,趙先生在房屋成交價格一欄上填寫了“22萬元”。不料,辦稅人員出示的評估價格為330661.28元,應納稅額為16499.99元。趙先生低聲說:“好家伙,算得這么清楚呀!想蒙混過關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