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北京市將于下月1號起執行新的商品房預售制度。
未來開發商提交的預售方案中,必須將房價、折扣等信息明確上報,并在售樓處公示,嚴令禁止內部認購行為的發生。
在目前尚不規范的房地產市場,開發商在商品房預售過程中往往費勁心思采取各種方式謀取利益,比如內部認購和捂盤惜售。
記者從多名購房者處了解到,內部認購的現象,在商品房銷售的過程中已司空見慣。
購房者:有過在北京或者全國其他地方買房經歷的人,內部認購其實也是房地產銷售當中的一種所謂的“潛規則”或者是一種銷售的策略和行為。
在商品房預售過程中,開發商的關系戶一般會事先通過所謂的“內部認購”拿到房號,然后在開盤之前加價出手,從中賺取好處費。而對于開發商來說,把好戶型給了關系戶賺錢,較次的戶型也不愁賣,還能造成房源緊俏的假象,真是一舉多得。某房產中介知情人士表示:
知情人士:先內部認購,內部認購的差不多了,好戶型都選完了,剩下的再開盤搖號。給你什么戶型你那什么戶型,沒法選。搖號交五萬塊錢押金。號搖上了,押金也就不退了。
為遏制內部認購等違規行為,從下個月1號開始,北京的房企在申請商品房預售許可時,要一并提交商品房預售方案。方案中不僅包括項目名稱、項目坐落、土地用途等項目的基本情況,更為重要的是,還要提供項目整體預售計劃,包括每期開盤時間、房屋套數、預售建筑面積等。專家認為雖然新規的出臺會使開發商在房屋預售過程中的利益輸送受阻,但開發商也未必就束手就擒。這一政策的真實效果,還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
專家:如果我們把懲處力度進一步加大,拿出幾個比較重大的違規事件。進行公示性的嚴重處罰,來警示一下整個行業,對政策的執行到位恐怕會有更大的好處。